
《工程識圖》課程介紹
一、課程概述
在土木工程建設中,設計者通過圖紙将建築表達出來,建造者再把工程圖紙通過施工變成建築實體。工程圖紙是工程界的語言,工程識圖這門課就是要掌握這門語言。
工程識圖能力是土木類專業學生的必備能力,工程識圖作為一門專業基礎必修課,是後續課程如建築工程計量與計價、建築施工技術等課程的基礎。
本課程的教學目标是讓學生掌握、提升以下四種能力:現澆混凝土結構識圖能力、裝配式混凝土結構識圖能力、實踐動手操作能力和三維空間想象能力。
二、教學設計
本課程采用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授課方式,授課内容分為現澆混凝土構件識圖、現澆混凝土構件模型制作和裝配式混凝土預制構件識圖三個部分。
具體的教學設計思路如下:
1.讓學生先結合教學視頻、AR教材和圖集,自主學習現澆混凝土結構平法施工圖,教師在課堂上進行重點講解和答疑。
2.依據教學進度進行鋼筋模型制作實驗,分正向教學、逆向教學和教師點評。
正向教學,給學生提供現澆混凝土構件的配筋圖,讓學生分組依據圖紙将構件對應的鋼筋模型制作好,完成“圖紙→模型”的轉化。
逆向教學,讓學生對照完成的鋼筋模型,将對應的配筋圖繪制出來,完成“模型→圖紙”的轉化。
教師點評,指出模型中的關鍵點。将有誤的模型作為錯誤示範,加深學生的理解。正确的模型供其他組觀察學習,最後評選優秀模型保留下來作為展示,其餘模型拆除,鋼筋重複利用。
3.利用裝配式結構圖集、裝配式結構實體模型和虛拟仿真模型進行裝配式建築結構識圖學習。
我們已經具備相關裝配式構件實體模型和部分虛拟仿真模型,具備裝配式建築基地,可進行現場教學。目前正在編寫裝配式AR教材,以支撐課程建設。
三、教學環境
本課程教學場地有:土木工程實驗中心、裝配式建築工程實踐基地、多媒體智慧教室和虛拟仿真實驗中心。
四、教學方法
本課程采用以下四種教學方法:
1.自主學習法:提供教學視頻,學生結合視頻和AR教材進行自主學習;
2.講授法:通過闆書、視頻、圖片、模型及互動教學等形式講授識圖的知識;
3.實踐教學法:通過模型制作,加深學生對圖紙的理解,同時提高學生動手實踐能力;
4.現場教學法:在裝配式建築工程實踐基地講解裝配式構件識圖知識。
五、創新特色
本課程教學創新特色主要有三點:
一是改變傳統教學方法,讓學生在“做中學”,加強學生的理論水平,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。
二是緊跟行業發展前沿,增加了裝配式混凝土結構識圖内容,服務地方區域發展需求。
三是實體模型和虛拟模型相結合,并通過裝配式建築混凝土結構AR教材表達。
課程建設團隊
|
序号
|
姓名
|
職稱
|
負責内容
|
1
|
邱秀麗
|
講師
|
制定課程建設方案,組織課堂教學
|
2
|
蔡軍
|
講師
|
PPT優化
|
3
|
許勝才
|
講師
|
教學視頻錄制
|
4
|
蘇瑩
|
講師
|
教學視頻錄制
|
5
|
陳宜虎
|
副教授
|
教學指導、教學平台搭建及完善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