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程地質實習是工程地質學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,是土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的重要環節。為增強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,進一步鞏固和深化所學知識。6月8日-9日,我院餘何老師和範理雲老師組織17級土木工程專業全體學生開展工程地質認知實習。
實習之前,在土木工程實驗中心,餘何老師詳細講解了工程地質認知實習目的、意義、時間、地點、分車分組名單、考核要求以及實習準備和注意事項等。要求學生實習前必須按照實習指導教師的要求,認真閱讀實習指導書,做好實習前的準備;實習期間嚴格遵守實習紀律,服從老師統一安排,認真聽取帶隊教師的講解,按時完成并提交實習報告。
8日在老師的帶領下,同學們來到桂林理工大學雁山校區地質博物館進行參觀實習。該館是目前廣西功能最齊全的地質博物館,館藏古生物化石、礦物、岩石、礦石和寶玉石等實物标本2萬餘件,是地學及相關專業開展專業學習和實踐教學的基地。同學們興緻勃勃地參觀了生命起源與演化、行星地球、内外動力地質作用、礦物岩石、礦産資源、地質災害和寶玉石等主題的10個展廳。通過岩石、礦物、化石标本、工程地質視頻、情景再現等手段和現場講解,同學們深入了解了岩石礦物的性質,岩漿岩、沉積岩、變質岩的形成,風化、地震和冰川作用對人類的影響等内容,并進一步了解地質環境與人類活動之間的相互影響、相互制約的關系。
桂林理工大學地質博物館參觀實習
9日進行的是野外認知實習。二位老師帶領全體學生來到賀州市沙田鎮獅洞水庫、土石壩、石岩龍洞、龍井泉、五桂橋、石拱橋等地點進行野外踏勘。在帶隊老師的講解下,同學們現場觀察并鑒定岩石類型,學會節理、裂隙、斷裂等地質構造的野外識别方法,觀摩岩石邊坡及其治理工程,了解土石壩以及石拱橋的選址與修建,了解上升泉、承壓水等地下水知識,了解岩溶形成及發展演變,岩溶與地下水作用的地質知識等。通過實習,學生學會使用地質羅盤、放大鏡等常用地質工具,掌握地層産狀測量等地質勘測技能,掌握地質記錄和描述方法。
工程地質野外實習
實習期間,全體學生表現良好,紀律性強,沒有出現安全事故,能夠按照要求記錄實習内容,并能較好的與帶隊老師進行互動。實習結束後學生們紛紛表示實習收獲很大,有趣又有意義,不僅加深了對課堂理論知識的深入理解,還提高了對專業知識的認知能力。
本次工程地質實習活動,使學生們進一步鞏固了工程地質的相關知識,積累了地質實踐經驗,提高了專業素養,為以後的專業課學習以及工程地質實踐打下了良好基礎。